本篇文章3014字,读完约8分钟

十年来,我国卫星导航和位置服务产业整体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预计年均达到3450亿元,年均超过4000亿元。 8月3日,国务院信息办公室在北斗3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开通等举行的发布会现场,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信息发言人冉承其介绍。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后于7月31日正式开通。 在北斗星的引导下,国内导航产业将迎来广阔的市场。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由24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3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组成,共30颗卫星,服务范围覆盖全球。 与北斗一号和北斗二号相比,北斗三号在系统功能和性能指标上都实现了升级。

冉承其表示,北斗三号具备导航定位和通信数字传输两大功能,在进行定位导航时,可以提供全球短消息通信、区域短消息通信、国际搜索救援、星基增强、地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等7种服务。 全球定位精度优于10米,速度精度优于0.2米/秒,授课精度优于20纳秒,服务可用性优于99%,亚太地区性能更优。

实测的导航定位精度都是2-3米,比我们公布的指标精度要高。 冉承其说。

此外,短消息通信服务得到了升级和扩展,地区通信能力每次达到14000位( 1000个汉字),不仅可以传输拷贝,还可以传输语音和图像,每次支持560位( 40个汉字)的全球通信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北斗三号系统的建设克服了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了自主控制。 400多个单位、30多万科技人员集中智慧攻克难关,克服了星际链路、高精度原子钟等160多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了500多种仪器元器件的国产化研制,实现了北斗三号卫星核心仪器元器件国产化率100%。 冉承其在会议上表示。

北斗三号工程卫星系统总师林宝军表示,北斗三号系统不拘泥于目前可实现的指标,通过系统的不断创新,结合长板和短板,不断改善硬件系统的先进性,通过轨道赋能处理卫星发射后产品性能的持续改善

产业链完善

依托导航系统的技术升级,芯片、模块、卡、终端和运营服务一体化的完善产业链也越来越完整。

冉承其表示,北斗系统已经全面服务交通运输、公共安全、救灾减灾、农林牧渔、城市治理等领域,并纳入电力、金融、通信等国家核心基础设施建设。

十年来,我国卫星导航和位置服务产业整体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预计年均达到3450亿元,年均超过4000亿元。 他说

中国idc圈市场顾问郁向飞表示,卫星导航可以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车联网等新一代新闻技术深入融合,为交通、农业、智能城市、航天、航海等提供保障。 北斗导航在中国渔船、航天上的应用相对来说非常成熟。 他说

由于北斗三号系统强大的功能,卫星导航的应用场景也更加丰富和高效。

我们依靠天上的卫星系统,在地面上建设高精度的增强网,中国国内近3000个地面站,最高精度可以实时解决到厘米级,事后可以解决到毫米级的高精度。 冉承之表示,北斗导航在近期防汛抢险救援中具有重要意义,变形监测、泥石流变化包括毫米级运动,在该系统基础上加上相应的配套设备,可以实现实时地形变化监测,铁路、边坡有泥石流的地方

财讯: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 激活4000亿国内导航产业市场

据统计,作为北斗定位系统民用示范平台之一,全国道路运输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现有入网车辆超过650万辆,占全国重载卡车的96%以上。

下游的扩展应用空间很大。 中海达董事长廖定海在回答北京商报记者时表示,中海达目前的产业布局加大了对下游应用的拓展力度,并收购了一些具有地理新闻、智慧城市等方向的公司,布局也是未来智能化、智能应用方向,如自动驾驶等方面。

他说,应用方向的扩大一方面是将卫星导航、准确的位置服务扩展到更大众的应用,另一方面是为公司和国家行业提供处理方案和服务。

此外,卫星导航的出海捕鱼服务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冉承其表示,目前,北斗同产品已出口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亿级以上客户,基于北斗的国土测绘、精准农业、数字化施工、智慧港等已建成东盟、南亚、东欧、西亚

形成市场生态

卫星导航产业的前景也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必须承认,目前4个导航系统中最广为人知的gps在市场占有率和成熟度方面更胜一筹。

美国的gps系统覆盖180多个国家,比北斗导航在全球布局和市场上应用更快,市场面也更广。 中国目前北斗导航系统的采用国只有100、20、30个,相对快速发展的中国和非洲国家越来越多,在发达地区市场稍弱。 郁向飞说。

但是,gps系统面临着设备老化和技术更新,重新升级的价格比较高。 北斗三号对其他导航系统也有自己的特点。

全球范围内,只有中国北斗和美国gps全面运用。 郁向飞表示,北斗导航系统技术更新、精度高,同时在卫星数量上优于其他系统,覆盖范围更广。 更重要的是,北斗系统与美国的gps系统兼容,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加上系统本身的特点,国内公司凭借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创新,突破了零部件的生产垄断,大大降低了卫星导航产业的价格。

目前,北斗产业链的所有环节均已打通,芯片、显卡、天线等实现了批量生产。 冉承其表示,目前最便宜的筹码不到1美元,约6元人民币,含税,我们有信心让筹码变得特别好、特别便宜。

郁向飞表示,依赖北斗系统的升级和价格的下降,国内卫星导航市场的生态将逐渐完整。

从宏观层面看,北斗系统应用于中欧班列运输、京张高铁建设运营、民航等方面,基于北斗的高精度服务在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和南方水灾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从大众生活来看,国内高端智能手机大部分支持北斗导航系统,支持北斗基础增强高精度应用的手机已经上市。

价格下降后,大家都想用这个。 生态很快就会确立。 五年或者更短的话就是三年了。 郁向飞说。

廖定海认为,通过北斗系统和5g技术,中国可能是未来最早实现智能化的国家之一,这一步伐将在世界上走得比较快。

北京商报记者陶凤实习记者余晓宇

对话中海达理事长廖定海:下游扩展应用空间较大

北京商报:企业目前的产业布局是什么样的,快速发展的重点是什么?

廖定海:我们的战术定位是:北斗+做精准定位服务的领队。 不仅要进行正确的位置服务和装备,还必须扩展到下游,制作时空数据。 时空数据在5g这个巨大的新闻流中很重要,它是由时间、空间、位置等新闻形成的数据生态链。

以前的重点是装备、技术布局,但发现下游的扩展应用空间很大。 于是我们在进行产业布局时,着力于下游布局,收购了具有地理新闻、智能城市等方向的公司,在布局上创造了未来智能化、智能应用的方向,如自动驾驶等方面。

北京商报:企业在北斗系统的应用主要在那些方面?

廖定海:今年5月中海达助力珠峰测量是北斗系统的具体应用。 在珠峰上这样恶劣的环境条件下,观测到的设备都是自主国产化的。 以前是gps,现在是北斗,这更有意义。 未来,中海达将构建时空大数据生态链,加强北斗+精准位置应用处理方案的领先地位。

北京商报:导航产业未来的快速发展方向有什么计划?

廖定海:未来产业的新生态是加载我们建立的北斗精准定位服务。 以前在专业行业得到应用,将来将卫星导航、准确的位置服务扩展到更大众的应用中。 例如,降低价格,使其小型化,可以用于自动驾驶车、物流车、机器人。

另一方面,趋向于较大的处理方案,特别是国家较大的处理方案。 现在我们技术齐全。 精确定位、三维激光、海洋声、室内定位等技术都具备,但如何为国家部分行业提供处理方案和服务,或为公司未来为国家服务,是我们未来走向下游的新方向。

标题:财讯: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 激活4000亿国内导航产业市场

地址:http://www.cmguhai.com/cygc/6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