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49字,读完约4分钟

位于北京西城区的妙应寺建于元代,因以寺内雄伟古朴的白塔而闻名,故也称为白塔寺。 这座白塔由尼泊尔着名工艺家阿尼科主持建设。

10月10日,在尼泊尔加德满都的杜瓦广场,周建国(左)在9楼的圣殿修复现场指导尼泊尔工人。 新华社张可任摄影

白塔寺是尼泊尔和中国文化交流的象征,是尼中友好交流的历史见证。 近百岁的尼泊尔著名历史学家圣地亚哥·莫汗乔告诉新华社记者。

史料记载,阿尼科于1244年出生于尼泊尔古城模式,自幼学习工艺制造。 他在中国住了几十年,白塔是其最辉煌的作品。 白塔不仅是元大部分流传至今的重要标志,而且是后世研究元代佛教及其建筑艺术的重要史迹。

10月10日,周建国在尼泊尔加德满都杜巴广场,在9楼神殿修复现场向记者说明了修复的详细情况。 新华社张可任摄影

乔希在中国生活了几年,在此期间开始研究阿尼科,写了很多关于阿尼科著作的事。 我在中国史料中发现了阿尼科的记述。 包括他葬礼的记述在内,可以看出中国当时对阿尼科非常尊敬。 我也很高兴中国政府以白塔寺为要点保护文物。

财讯:尼泊尔工艺家和中国文物修复师的历史之约

现在,阿尼科已经成为中尼友好的重要词汇。 亚尼科公路连接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和中国西藏樟木口岸,是中尼两国人员贸易往来的一条大通道,被尼泊尔人民誉为中尼友谊之路。 另外,由尼泊尔留学中国的毕业生组成的阿尼科协会,在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等行业对两国的友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财讯:尼泊尔工艺家和中国文物修复师的历史之约

10月10日,在尼泊尔加德满都的杜瓦广场,尼泊尔工人在9层的神殿修复现场工作。 新华社张可任摄影

在妮可在中国建造白塔7个多世纪后,中国文物医生们正在他的家乡全力拯救濒临崩溃的古老神殿。

年4月25日,尼泊尔遭受大地震,包括许多世界文化遗产在内的历史建筑受到严重破坏。 震灾后,应尼泊尔政府的请求,中国向加德满都派遣了文物修复小组,在杜瓦广场修复了受灾严重的世界文化遗产9层神殿。

这是10月9日在尼泊尔加德满都杜巴广场9层神殿修复现场拍摄的展示中国和尼泊尔联合修复文物成果的展示卡。 新华社记者王嫋摄影

这10多人的中国文物修复小组夜以继日地在现场工作,一次次进行危险检查,力求最大限度地再现九层神殿的原有面貌。

10月9日在尼泊尔加德满都杜巴广场拍摄的9层神殿修复现场。 新华社记者王嫋摄影

修复9层神殿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尼泊尔历史文化的传承。 这支文物医生队伍的技术负责人,拥有多年藏式建筑修复经验的周建国对记者说。 他非常钦佩尼泊尔工匠的艺术造诣。 九层神殿的雕刻装饰非常多,庞杂而美丽。 尼泊尔工匠可以直接进行雕刻,各种形式都在他们脑海里。

财讯:尼泊尔工艺家和中国文物修复师的历史之约

10月10日在尼泊尔加德满都杜巴广场拍摄的9层神殿修复现场。 新华社记者王嫋摄影

我们把文物修复的先进管理经验和理念带到了尼泊尔,也了解了以前从尼泊尔传下来的宗教、文化和以前传下来的技术。 修复的过程是双方进行合作学习和相互学习,进行文化交流和相互鉴定的过程。 修复队员郭倩告诉记者。

10月10日,在尼泊尔加德满都杜巴广场,周建国(前)在9楼神殿修复现场工作。 新华社记者王嫋摄影

周建国团队利用数字化技术,全面记录神庙的现状、文物的历史新闻和修复技术等,这些数据在工程结束后分享给尼方,以便他们日后维护神庙时能够追溯篇章。

10月10日,在尼泊尔加德满都的杜瓦广场,周建国调查了9楼神殿修复现场修复的文物。 新华社记者王嫋摄影

乔希表示,中国帮助尼泊尔修复9层神庙是友好邻居伸出援手,将成为两国友好交流的又一佳话。 他希望两国继续加强文化交流,继续尼中世代友好。 (新华社记者刘天周盛平)

标题:财讯:尼泊尔工艺家和中国文物修复师的历史之约

地址:http://www.cmguhai.com/cxxw/17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