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05字,读完约6分钟

复星保德信作为中外合资的寿险企业,有着雄厚的股东背景。 中方股东走保险+投资的资本类路线,外资股东作为美国最大的寿险企业之一,拥有100多年的历史,管理着万亿元的资产。 但是,复星保德信在强强联合下成立8年来超过10亿美元,在持续亏损的情况下,双方股东增资至33.6亿美元。

9月10日,银保监会批准复星保德信寿险注册资本从26.62亿元增加到33.62亿元。 据悉,此次增资是中方股东上海复星工业技术快速发展有限企业、外方股东美国保德信保保险企业分别现金增资3.5亿元。 增资后,双方股东持股比例不变。 都是50%。

年成立以来,复星保德信5年来4次增资,注册资本从成立时的5亿增加到现在的33.6亿,在此期间,中外股东参与了增资。

但是,作为中外合资寿险企业,复星保德信似乎没有继承双方股东的资源发布,似乎是单兵作战,自成立以来损失10亿美元以上。 即使是那条一直转型的危险路线,在更换了多位总经理后,也依然收效甚微。

随着金融对外开放,外资保险企业持续进入国内,对于复星保德信这样持续亏损的中小保险企业来说,面临的竞争将越来越大。

每年增资四次

复星保德信成立于年9月,是由复星和美国保德信共同创立的中外合资寿险企业。

成立以来,复星保德信寿险保费规模逐年增加,-年保费收入分别为0.16亿元、0.42亿元、0.57亿元、1.16亿元、6.62亿元、12.6亿元、40.6亿元。 年上半年,复星保德信保保费收入15.7亿。

但是,随着保险费的增加,损失也在逐渐增加,特别是年,保险费激增222%的情况下,损失为2亿5千万美元,创下了成立以来的损失最大数额。

- -全年分别亏损0.68亿元、0.89亿元、1.16亿元、1.13亿元、1.69亿元、1.22亿元、1.11亿元、2.5亿元的亏损年上半年仍为1323万元,目前累计亏损10.5亿元。

成立8年来,复星保德信没有打破保险企业七损八盈的魔咒。 另外,由于依靠银保渠道大量销售红色分保,还款能力低下。 年二季度综合还款能力为161.16%,比上期末下跌14.7%。

作为监管核心指标,偿付能力是各保险企业无法逾越的红线,低价值率银保渠道的红色保险快速增长容易消耗大量资本金,但要继续扩大规模,就必须补充增资能力以满足扩张的诉求。

资料显示,复星保德信曾4次增资,去年5月企业增资5亿元,注册资本从5亿元增加到10亿元。 年7月,注册资本增加到13亿元。 年4月增加到26.621亿元。 年9月增加到33亿6千万人。

中外股东真金白银8年的投入,损失超过10亿。 看到银保渠道和分红保险的弊端,复星保德信可能一直试图通过保险渠道突破。 但是,保险渠道红利期已过,大型寿险企业的保险团队已经完整,中小规模寿险企业要突破保险渠道,似乎成了一个伪命题。

虽然多次换帅哥冒险,但收效甚微

复星保德信作为中外合资寿险企业,双方持股比例为50%,谁也没有绝对控制权。 从复星保德信高层的频繁变动可以看出,由于中外双方经营理念的不同,人事变动也更加频繁。

成立以来,复星保德信有过两次董事长变更。 年9月25日,康岚担任企业董事长。 年后,康岚因个人职业发展迅速,于年12月19日辞去理事长职务,接替李涛。

相对于社长的变更频率,社长更频繁,自成立以来有4次社长变更,但变更后的社长大部分有市场营销背景。

年3月14日,杨永彪正式担任总经理。 曾在瑞士银行、渣打银行、大新银行、美国国际集团、美亚财产保险有限企业等担任高级管理人员。 年3月加入复星保德信筹备组,领导企业销售渠道的建立和销售伙伴关系的建立。

年12月5日,复星保德信发布变更公告,称孙建军担任总经理。 3年后,储良于去年10月28日接受了社长的委托。 良出生于平安,曾任平安人寿常州营业部经理、江苏分企业市场营业部经理、镇江中心支行企业总经理、苏州中心支行企业总经理等职。 2008年加入阳光人寿,年末调到阳光人寿总部后,担任总经理助理,享受保险。

良接管年,复星保德人寿规模保费10.01亿元,其中原保费仅1.16亿元,万能险近9亿元。

但是,备受期待的储良在任不到3年就离开了。 外界认为,存良的离开是与股东产生不和,外资股东必须首先在建立百年老字号的基础上,寻求规模、市场、利润。 这对职业经理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年4月,继任者陈国平空降复星保德信任总经理。 陈国平进入20余年,出身基层,经中支、省级至新华保险总企业董事长,先后掌舵保费大省江苏和浙江。 管辖浙江省企业的危险人力超过万人。

也许是为了实现10亿元的交货期目标,年复星保德信保保险费为40.6亿美元,同比激增222%。 但从数据来看,分红型保险贡献了23.63亿保险费,其中银险渠道贡献了32.66亿,占当年总保险费80.4%的个人代理人仅为2亿6600万元。

保险费激增,损失也达到了2亿5千万美元,创下了成立以来最大的损失额。 由于依赖银保渠道,银保渠道高价低价值率的分红保险对保险企业来说所剩无几,银保渠道不断增加是保险费规模的象征。

但是,对复星保德信这样的中小保险企业来说,建设保险队伍往往需要几年的投资。 另外,中小保险企业产品单一,维持保险团队的价格很高。 这也是许多保险企业依赖银保渠道的首要原因。

轮到引进陈国平,能否夺回星保德信的危险还需要注意,毕竟前社长也一直在危险中发力,但最后似乎没什么起色。

标题:财讯:复星保德信5年4次增资 成立8年仍摆脱不了亏损泥潭

地址:http://www.cmguhai.com/cxxw/2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