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30字,读完约4分钟

目前公募领域的趋势是市场资金向头部优秀基金经理靠拢,马太效应进一步加剧。 注意基本人群日益增长的购买诉求与基金经理管理能力上限之间的矛盾。

评价电影演员的商业价值,不仅要看演技,也要看票房。 这样的标准也适用于公开招募领域。 评估基金经理的商业价值不仅要看业绩,也要看管理基金的规模。

目前,业内有一种说法认为,除知名度高、投资经验丰富、历史业绩得到广泛认可的基金圈投资者外,偏股型基金托管人今年未发行基金时可以暂时忽视该基金托管人。

理由是,该基金在大年发行,但有少量出售的基金销售渠道(银行、证券公司、互联网)在争夺顾客。 争夺顾客需要什么? 业绩。

业绩不好,可以谈时间。 市场不同意,数据可以说。

1205头,2.6万亿元。 截至11月4日,前者为年内新设立的基金数量,后者为新基金发行的总规模。 这是继去年以来基金发行量再次突破千,公募年发行份额首次突破2万亿元。

比好基金更稀有的是好基金经理。 在这股发行热潮中,一些业绩历经时间考验的老炮基金经理,以及管理规模水涨船高、部分业绩突出的中生代基金经理,都成功跻身流量小生之列。

16人的管理规模超过500亿

假设年初在公募圈做了试镜节目。 被誉为乘风破浪的基金经理,每季度刷新一次排行榜,最后年末以流量(管理规模)之大出道。

参加比赛和踢馆的门槛必须是流量小生的,也就是说权益类基金的管理规模在100亿元以上。 有多少人有资格当练习生? 据wind统计,截至年底,符合要求的基金经理共计115人。

集团出道的条件是年末权益类基金管理规模超过500亿元。 那么,年初出道的有华夏基金的张弘辩、南方基金的罗文杰、嘉实基金的怎么样,嘉实基金的陈正宪4人。

那时最希望c人出道的是张弘弢,管理规模为972.39亿元。

经过今年9个月前的竞争,基金经理各显身手,练习生人数没有减少。 截至第三季度末,百亿级基金管理者人数从年初的115人增加到196人。 出道人数从4人增加到16人,新进名单如下。

广发基金刘格菘、易方达基金张坤、南方基金茅炜、国泰基金艾小军、华夏基金赵宗庭、华夏基金胡昕炜、华安基金许之彦、鹏华基金王宗合、华泰柏瑞基金柳军、景顺长城基金刘彦春、招商基金马龙、易易基金

张弘弢依然位居c位,但管理基金规模减少了22.33亿元。 如何和陈正宪在规模超过100亿的情况下出道,分别下降到第21名和第20名?

流量背后的思考

为了增加流量,基金经理各有惊人的方法。

有人通过推出新基金,不断更新管理规模。 例如,鹏华基金的王宗合,年内发行的新基金数量达到5只,到第三季度末,共带来了505.5亿元规模的增量。 南方基金茅董年内上市的三只新基金,带来了422亿元的流量。 嘉实基金归凯将通过3只新基金吸收259亿元。

有人增加成绩好的老基金的持续营销,吸引新的流量。 例如,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上三季度规模增长255.14亿元。 同样没有发行新基金的刘彦春,由于旧基金的经营,管理总规模也达到了500亿元。

当然,有点基金经理双管齐下,出产品和经营没错。

公开募集领域的趋势可以看出,市场资金向头部优秀的基金经理靠拢,马太效应进一步加剧。 但是,这种趋势的背后有危险吗? 也就是说,这是基民日益增长的购房诉求与基金经理治理能力上限之间的矛盾。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资本市场的广度、广度、深度已经充分满足了大规模基金的出现,近两年的行情也以大盘股为主,因此无需担心这一点。

但是,也有人提出很多思考。 基金研究专家王群针路《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行业需要考虑以下问题: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边界在哪里? 单一产品规模过大,投资运营指数化,未来收益会让投资者满意吗? 基金经理过去业绩很好,未来一定会好吗? 规模太大了,管理多个产品,如何公平对待所有产品?

另外,爆款基金目前的实际成立情况参差不齐,营销痕迹重,是否存在过度营销? 合理吗? 爆款基金有一定的追高嫌疑,这种现象需要规范吗? (蒋金丽)

标题:财讯:公募年发行份额首度突破2万亿元 过度营销是否存在?

地址:http://www.cmguhai.com/cxxw/1073.html